军魂铸人生(报告提纲)
发布时间: 2011-05-09 浏览次数: 712
军魂铸人生
(报告提纲)
 
各位老师、同学:
军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民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了红色江山,和平年代为祖国每一寸神圣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的安宁,作出无私奉献。
当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加强正确的思想灌输,开展讨论辨析才能帮助人们分清是非界限、端正价值取向,引导大家透过人们关切感悟自己的职责和价值,引导人们确立报国信念。用自身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用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文化熏陶、传统激励等结合起来,努力增加学习培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今天,我身边的战友,有机会与老师、同学们相聚一起探索新时期人生之路,特别荣幸。我们几位战友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相继在解放军的大学校、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在黄海前哨——连云港,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在同一条战壕里共同战斗。
连云港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是济南、南京两大战区的结合部,是海陆交通的纽带、中原的门户,也是毛主席身前圈定的重要战役要点。它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日寇侵略中国时曾在此登陆。它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徐海地区抗登陆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徐州的前沿阵地。
我们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的硝烟,与战斗英雄黄继光、董存瑞;和平年代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王杰等无法比拟。我们仅仅在人生道路上牢记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倡导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共产党员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那里都要闪闪发光。青年楷模张海迪身残志坚。她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价值,应该看他的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可见,真正的的幸福,不是占有,而是一种无私奉献。
我们今天向大家汇报的是:在军旅生涯中如何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爱党报国、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矢志打赢、爱军精武的价值追求,敢打必胜、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精益求精、创造一流的拼搏精神。在军魂注就人生岁月中,是如何从一个老百姓转变为一名士兵,从士兵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从合格的军人转变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保卫者和建设者。
下面,介绍严秋保战友守岛、爱岛、以岛为家、扎根海岛19年的感人事迹。


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
严秋保
 
严秋保同志,1963年入伍,1965年入党,军旅生涯23年。他以军人要履行使命,用使命任务引领思想和行为,把个人追求融入献身使命的实践中。他驻岛从战士到营长的19年中,以“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的信念,渡过艰苦的人生岁月。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军为贯彻毛主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强战场建设。针对帝国主义的核武器,要求兵力部署上做到“散、山、洞”。散——兵力部署要分散配置;山——驻进山区;洞——挖洞转入地下。反复强调沿海岛屿的军事地位:比作,海上一寸土,等于陆上一座山,是打不烂、摧不垮的航空母舰,作为抗击敌人登陆的前哨阵地。一旦发生战争,要求死守硬顶,做到人在阵地在、人不在阵地亦要在。连云港海防有8个岛屿,最大的5.548平方公里,最小的0.011平方公里,离大陆70公里左右(靠近公海12海里),有三个小岛,每个岛上驻一个连,3个连组成一个守备营。面积:车牛山岛0.06平方公里,高程56米;达山岛0.11平方公里,高程25米;平山岛0.144平方公里,高程46米。三个荒岛相隔20公里以上。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复杂:一是面积小,地无三尺平,只能做半个篮球场。二是地质多岩石,四周明礁、暗礁多,悬崖绝壁,无树木,有少量杂草。三是距陆地远,后勤保障困难(无居民、无淡水、无蔬菜、无粮食、无燃料、无电力照明)。四是气候恶劣,无风三尺浪。整天听到三种声音:风声、浪涛声、偶尔有鸟声。生活在海风雾气中,衣被晒不干。五是海岛是军事要地,来队探亲的家属不准上岛。(岛外有个小招待所)六是病虫害多,“三件宝”(苍蝇、蚊虫和小妖(蠓))。
一、守岛部队执行的主要任务
(一)战备执勤:昼夜站岗放哨,全天候对海空观察,随时发现敌情、防敌袭扰、破坏、抓一把就走。60年代国民党军反攻大陆、进驻阵地,枪不离身、防小股匪特偷袭。
(二)军事训练:条令、条例、基本功训练(射击、投弹、爆破、单兵战术),三防训练(原、化、生)。师在海岛多次召开现场会(守备连岛屿防御演习),场地小、射击缩小靶型,加重手榴弹。南京军区曾组织过岛屿防御战术演习、炮兵火力交叉射击及封锁航道等演习。
(三)施工任务:打坑道。国防工程从60年代至70年代,施工人员住帐篷,用手工掘进,爆破开挖,每岛坑道总长度达上百米以上,施工材料:钢筋、水泥、黄沙上万吨,都由守岛官兵在码头用肩扛手提爬几十米的陡坡运到工地。在整个施工工程中,因岩层结构复杂而造成塌方,有几十名官兵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营建任务:为改善官兵生活的住宿条件,由住帐篷到自己开山盖营房,为避风浪,均为矮小的小平顶房(为积雨水饮用)。70年代初全部完工。
(五)小生产:养猪、挖石坑填土种菜(土菜籽均由官兵出岛探亲背上岛)。
二、艰苦的生活条件
因小岛无居民、无淡水、无蔬菜、无粮食、无燃料、无电力照明(80年代才有一台小型发电机,定时使用),生活必需品均要从岛外运来,官兵们有“四怕”:
一怕刮台风。一次台风造成船只20余天靠不上岛,无水吃(积的雨水生虫也要喝),计划用水(早晨洗脸,晚上洗脚,然后浇菜),用海水蒸馒头、煮黄豆吃、吃压缩饼干(一个副连长为给连队改善生活悬崖上摸鸟蛋坠落牺牲),无法洗澡,衣被不能洗。台风季节收不到家信,见不到来队探亲的亲人。
二怕患急病。只能请空军直升机、海军派护卫舰、高速大型舰船送出岛救治。
三怕炎热夏季。岛上“三件宝”:苍蝇、蚊虫、小妖(蠓),咬人引起皮肤过敏,只能钻进蚊帐里躲避。
四怕进出岛晕船(文工团员们晕船情况)
官兵有“三盼”:
一盼岛外来船(有信、物资、可与亲人团聚)
二盼春节慰问团,有文艺演出、收到亲人慰问品
三盼候鸟迁移。看到各种鸟类,可以制作标本
官兵的文化娱乐:收音机、电视机收不到信号,兵演兵开晚会,半个球场的比赛,配电影机(反复观看),组织钓鱼比赛
三、身体影响
心理影响:三年兵出岛到闹市区有心理恐惧症状,看到人、车、车水马龙,心理恐慌。
职业病:施工、开山打坑道引起矽肺病,长期驻岛患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疼等),不能合理饮食患肠胃病,无法经常洗澡及虫害叮咬得皮肤病。
严秋保同志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扎根海岛19年,从战士到连长,驻守一个岛,当营长负责三个岛的守卫任务。他唯一的信念是:用军魂注就人生路,军人心中有祖国,就会知道怎样站稳自己脚跟。军人心中有使命,就会知道紧握手中钢枪。军人心中有牺牲的战友,就会知道怎样建设脚下的阵地,让先烈含笑于九泉之下。


亏了我一家 幸福千万家
戎马生涯三十载 两地分居十五年
蒋景南
 
蒋景南,家住常州武进农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己的成长道路是在党的关怀和部队的培养下走过来的。我上小学时(14岁),父母不到三个月相继逝世。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中学时,学费全免,并且每月还有2-3元钱的助学金。因高中上不起,就考取江苏矿专(徐州)(不要学费,可以转成城市户口,直接分配工作。)1961年,解放军首次在地方高中征集兵源。因我是班长,为报答党的恩情,带头报名应征,于9月份批准入伍,在黄海前哨(连云港)整整守备海防30年。
在解放军的大学校里,在革命的大熔炉里,经受了熔炼,为漫漫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部队生活十分艰苦。定粮分饭吃(4.25角/天)、津贴6元/月、一条4斤重的棉被、一件棉袄(10月-5月),每天站岗放哨,晚上4小时巡逻。
1962年,国民党军妄图反攻大陆,部队进入一级战备,不准离开阵地,枪不离身,整整驻在海防阵地上二年时间。六十年代,国民党军不断派遣小股匪特偷渡渗透、袭扰。部队战备执勤更加繁重,做到全员、全时、全天候在海边观察、巡逻。(射阳县曾有一股匪特登陆,后被围歼)
1964年,全军开展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大比武活动。我是炮兵侦察兵,曾获“炮兵侦察兵比武全师第一名”。连续多年获“五好战士”、“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60年代末,参加两年国防施工,打坑道。还完成一年营建任务。
文化大革命中,地方两派群众组织武斗四起,处于无政府状态。工厂停产、学校停课。为稳定局势,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在枪林弹雨中,为居民送粮、送燃料(铁路、公路运输全部中断)。按部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要求,耐心做两派组织工作,实现大联合。连云港军民在武斗中死亡300余人。在地方“三支两军”五年时间。
林彪叛党集团被粉碎后,部队教育训练实施战略性的转变,战备训练作为部队的中心任务来抓。当时,我在师教导队工作。连续三年负责对营、连、排干部进行轮训。
70—80年代,参加大军区、省军区在徐海地区组织的抗登陆作战演习共三次。亲自组织过全师近200门海岸炮兵抗登陆封锁航道演习(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同口径,在同一时间进行集中射击、拦阻射击)。在演习中自己负伤,造成残疾,成为一名伤残军人。
80年代,用三年时间抓了炮兵团的快速反应训练改革试点,成为全军的训练典型,南京军区召开了现场会,上级给与立功荣誉。
在抓正规化建设中,自己身先士卒,贯彻小平同志“四统一、五性”的要求,所在团成为南京军区的先进单位,个人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先进个人。
60—90年代,共参加了四次大的抢险救灾任务。最大的一次连续奋战七天七夜,抢救转移一个大队的围困群众到安全地带,做好灾后重建工作(1969年、1975年、1985年、1991年)
1988年11月,亲自组织连云港军(警)民数千人围歼全国通缉持枪杀人宋长江、白醒洲。从10月28日——11月1日7:10分被击毙。
在军事学术研究方面,对炮兵战术、外军研究方面成果较突出,一批优秀论文被总参炮兵、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评为一等奖。
1985年,全军大裁军100万。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我被中央军委批准、邓小平军委主席签发命令,为上校军衔。
回顾30年的军旅生涯,在党和部队的培养下,尽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认真履行军人的职责,以共产党员的宗旨和要求,做一个永不生锈、永不松动的螺丝钉,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保卫者。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个默默奉献、艰辛付出的伟大的妻子。”十五年的分居生活, “亏了我小家,幸福千万家。”这个小家有老人、妻子、孩子在托起我、支持我。这三方面的力量支撑着这个“小家”、连接着祖国的“大家”,稳固着人民军队的钢铁长城。
一是可敬的老人的力量
老人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位军人?嫁给军人意味着一种奉献、对国防事业的支持、对军人家庭的一种爱心。他们饱受过旧社会的苦难,抗日战争时期四处逃命奔波。他们深知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岳父是个老工人、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有朴素的感情。虽然自己没有儿子,只有几个女儿。唯一在身边的女儿与军人结合,深知嫁不出门,要加重他们的家庭负担。俗话说:一个女婿顶半个儿。这半个儿子不可能为老人尽孝。在十五年里,都已七八十岁了,年大体弱,帮我这个家,拖带两个孩子,要照顾关怀两代人,含辛茹苦,默默付出,支持着我的革命事业。忠孝两难全。85年因身患多种疾病,妻子很难照顾两老,跟随到部队,直到两老归天。在这十余年时间里,我为报恩、尽我应尽的责任。岳父五年痴呆、岳母高血压、糖尿病、半身不遂、股骨骨折,我竭尽全力伺候。95年、98年两位老人安然归天,一个87岁、一个89岁。
二是一位善良、勤劳、贤惠、伟大的妻子的力量
我俩通过战友介绍,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谈恋爱只有一种方式:鸿雁传书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1969年在地方支左到上海出差,顺便路过无锡与她见面只有两个多小时(仅一次见面)。我问她:你选择军人为伴,意味着选择艰辛和孤独,要作出自我牺牲,你要考虑清楚。作为军人的家属要默默付出,把最宝贵的青春期婚恋史要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国防事业。而她只说:我全部考虑过了,请你放心。我深深地理解她。她作军人的妻,她把爱不光给了我,更给了我坚守国防和保卫的祖国。我们仅仅两小时,没有逛过马路、公园,看过电影。我相信部队政治部门对她的政审、体检材料。我们于1970年初结婚。当时,她是无锡果品公司基层的一个负责人。工作十分繁忙。197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5年分居,两人加起来一起生活才有两年时间(我每年一个月探亲、她20天假期)。我有三次休假被部队中途催回,她因家庭因素走不开三年没有探亲。
——她为繁重的家务操劳。上班要骑车20分钟。一次因家务劳动赶去上班,骑自行车冲到河里被淹。要买菜、挑水、洗衣。
——她为抚养孩子而操心。两个孩子是她一点点带大,教育孩子、辅导作业,生病送医院(女儿四五岁为帮母亲洗衣服,晚上摔成手臂骨折,儿子三岁支气管炎发作住院)
——她精心照顾两位老人。中风、脑震荡、急性阑尾炎脓肿。她繁琐的家务和生活的辛劳,患了多种疾病,无人服侍,眼疾、胃下垂。
——她拖儿带女、长途跋涉到部队探亲
三是可爱的孩子的力量
开始孩子不认我、不靠我。帮做家务,姐姐照顾弟弟,帮母亲抬水,照顾奶奶、外公。女儿:入伍当兵、入党(国税局十佳),儿子医生:大学入党,现博士、副高职称。他们的信条是:按父母的教导,先做人、后做事,理解父母的辛劳及付出,纪念俩老结婚40周年,拍婚纱照。现在全家六个大人,五人为中共党员。
十五年的分居生活,深深感到,做军嫂的伟大。她是稳固连接钢铁长城的垛口,在军人面前,军嫂是温柔的春风,是温馨的港湾,抚慰着戍边赤子的牵念,砥砺着海防线上的威严。她撑起了这个家,顶起了的是半边天;挑着的是家庭重任,担起的是“大家”的安危,亏了我一家,幸福千万家。军功章有军人的一半,更有军嫂的一半。
转业地方后,凭着坚强的党性和对部队的深厚情感,不忘军人核心价值观,“军魂”对自我的激励。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如:市政府机关与武警支队的共建;常工院与武警支队的共建,抓好军训;对军嫂徐秋珍的资助。弘扬常州的军事文化、激励后人,参与常州市军事志的编辑工作。
总结我军旅生涯及人生道路,总结三句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老兵:
①使命高于一切
时刻不忘党和人民赋予我的使命。使命高于一切,环境、生活最险最苦,也义无反顾;敌情严峻,也不能后退半步。
②职责重于泰山
在人生道路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不折不扣地去奋斗尽力,做到泰山压顶不弯腰。
③奉献不计回报
“奉献”不是抽象的。为了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怎样的代价,信念不要动摇。我奉献了青春,亏欠了家庭,透支了健康,加重了经济负担,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守护了国家的安宁。为祖国、为社会、人民留下一点有意义的回忆。

 

以艰苦奋斗、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创业
叶森
 
叶森,盐城市东台县人。1983年入伍,1984年入党,是一名优秀的军事训练尖子,在省军区组织的有线通讯兵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记三等功一次。1986年退伍。当时,常州是全国的著名卫星城市,经济发达,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他从东台带了72元退伍费,来到常州艰苦创业,至今25年。现是中国石油公司塑化原料公司华东地区常州总代理、国家国有资产委员会下属神华集团公司总代理。固定资产达千万元以上,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艰难困苦中起步
军营是个大熔炉。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铸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是军营生活校正了他的人生坐标,带来了他一笔巨大的财富。甘于吃苦,乐于受累,历来是我国劳动人民称颂的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优良传统。他牢记部队首长的教导: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他从部队退伍到农村,为了选择人生道路,他看中江南的风水宝地,带了72元退伍费,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来到常州,找个饭碗。租不起房子住,就在万福桥河里一条破水泥船上吃住,开始拾荒收旧,主要是回收塑料。1987年底,在家乡找了一个姑娘结婚后,夫妻俩同时到常州,花了180元钱,在万福桥大湾村买了一条破旧的五吨水泥船安家,一住就是7年时间。根据乡镇企业紧缺塑料粒子原料,他买了一台粉碎机制造再生塑料粒子,销售给社办企业。为扩大再生产,用72元钱买的旧自行车,用一年时间跑遍了全省64个县市(乡镇)进行收旧,回收旧塑料。在七八年多的时间里,吃下了人间难以想象的苦。在苦累中原始积累,终于端起了生活的泥饭碗,踏上了人生的起跑线。
二、顽强拼搏中创业
端了泥饭碗,要顽强拼搏争取端铁饭碗。做再生塑料原料越来越红火,原材料供不应求。2002年,他注册了一个塑料化工有限公司,开办了一个塑化原料加工厂。2009年,他拓展思路,开始向外拓展,千方百计地去跑中石油塑化公司、国资委塑化公司、扬子石化等单位,不怕碰壁,不拍丢面子,坚持公关不后退,自我推荐,以一个军人、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应具备的思想品德感动了有关部门,开始给代销,后来成为一个地区的总代理。现在,大学毕业的儿子是中石化塑化公司常州地区总代理,他是国资委神华公司总代理,在新闸自己建了房,在新北区塑化市场开设了上千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三、诚信服务中立足
用军人的服从意识,组织纪律观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抱着“诚信”是金、服务到家的宗旨,赢得客户的赞誉,以质量、价格、服务、信誉取胜。现在,每年的销售额在1—2亿元左右,固定资产达千万元以上。
四、思富帮困中发展
自己富了,不能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乡亲。用雷锋精神和陈光标慈善家的精神激励自己,他为家乡修桥铺路花了几十万元。在他的县、乡、镇,他带出了2000多人在华东地区各市区做塑化原材料经销商。在新北区塑化市场有相当数量的东台籍个私企业。他的塑化销售队伍逐步扩大发展。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捧起了一个金饭碗。
我们应在叶森人生发展道路上获得的一点启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有自己的目标和志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个志向就是精神支柱。什么样的志向,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不同的理想抱负,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人生追求才能更高尚,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才能更美好。
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曲折,不可能没有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军人和党员面前,没有什么困难。
现在,不少同志、同学感到,现在都搞市场经济了,更重利益讲实惠,理想是“虚”的、“空”的,讲理想没有市场了,因而崇尚“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有理想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理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空虚,精神就会衰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就会散乱。所以说,搞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崇高的理想。叶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立志才能成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