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发布时间: 2011-01-07 浏览次数: 722

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蒋景南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水平,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和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年志愿者,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军旅生涯和十余年的高校工作,有机会与成千上万名青年官兵和大学生相伴共处。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培养青年英才,归根到底,要根据年轻人在各个时期的心理变化,不断造就良好心理素质,实现核心价值观转变,树立起符合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搞好心理健康,要在以下几方面来养成:

对自我,要自知之明。即要正确认识自己。古语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都得出一个符合实际的评价,才能准确把握自己。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缺乏信心、勇气和胆识,自己的聪明才智受到压抑。自我评价过高,也不利身心健康。心高气傲、总想干一番大事业,一旦社会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在失败和挫折中使自己陷于痛苦。生活的规律,从来都是“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孤芳自赏、目中无人,必然使自己远离群体,处于孤家寡人境地。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迷信单打独挑的,最后完全可能与群体对立,加重心理负担。

对他人,要宽容诚恳。与人相处要培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养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失误需要别人理解,喜悦也要与人共享,忧愁苦闷也需在朋友间进行倾诉才感舒畅。而这种理解和支持,决不是坐待别人的恩赐,而要靠自己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姿态去主动争取,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温暖。雷锋同志就以助人为乐作为他的座右铭。要想身心健康必须善交朋友,以诚恳、诚实、诚心的思想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对学业,要刻苦攻关。从学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中获得知识的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经过刻苦努力取得的良好成绩。假如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学一行怨一行,只求六十分万岁,整天上网吧,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到后来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完不成学分,影响学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必然陷入一种消沉低迷的心理怪圈,那时就很难摆脱了。

对环境,要主动适应。年轻人对环境应有很强的适应力。而这种适应力,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种促进力。就像部队战士在各种复杂艰苦环境中都能生存、打仗一样。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大学新生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学到大学,对学习、生活和环境的变化感到陌生,特别是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需要建立新的环境观和新的人际关系。只有心理上接受这些变化,把它看成是一种必然,就会在行动上适应。大学生要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有的大学生能在熟悉、顺利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而一旦变化则束手无策,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健康和学习。

对荣誉,要戒骄戒躁。大学生在学校里经过本人刻苦努力,评上“三好生”,拿到“奖学金”等,受到学校表扬奖励,但在荣誉面前切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荣誉是一种激励,要有一种平常心,荣誉过后,都得从“零”重新开始。不能被荣誉所累,背上不应背的包袱。这是心理健康者的格言,把荣誉当作动力,可以轻装前进,把荣誉当作包袱形成压力和负担则有损健康。

对挫折,要百折不挠。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遭挫是难免的,如人生地不熟而难适应学校环境、学习跟不上、某项任务未完成等,挨批评时有发生,应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不断改进,迎难而上。错误和挫折教育我们,会使我们聪明起来,这是一条真理。心理不健康者常被挫折压垮,消极悲观,从此一蹶不振,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不能战胜自己。只有不折不挠地面对挫折才能振奋精神、勇往直前。

对差距,要知难而进。新生入学后,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不久就会出现差距,这种差距是自然的,也是变动的,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态化结局。先进和后进的差距,是你追我赶中的差距。心理健康者对差距有一种科学精神,不消极,不自卑,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差距,瞄准目标,发挥自己潜力、特长,经过努力后进可变先进。有些学生在差距面前过分强调客观,斤斤计较,怨天尤人,消极悲观,不求进取,差距越来越大,最后丧失信心,甘当后进,心理上也受到很大损害。

对压力,要耐受调整。压力常常来自各种心理刺激,对这些刺激的承受力和抵抗力称为耐受能力。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太相同,所以对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太一样。遇到同样一个心理创伤,有人悲痛欲绝,导致心理疾病;有人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入学习工作,这是心理耐受力高低不同所决定的。同样一种不良情绪,有的数日便得到调整,有的数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这种差距来自承受能力。心理健康者能在长期和不良刺激相伴而不出现心理障碍,把压力当做动力,努力改变自己艰难处境。张海迪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对社会做出贡献,心理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对入党,要端正动机。在高校发展党员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大学生积极争取入党,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表现。入党积极分子首先在思想上先入党,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端正入党动机,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成为先进分子,经个人申请,组织培养,自觉接受组织考察,履行入党手续,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要避免有些大学生为追求党员“桂冠”,为入党而入党,经不起组织的考验,埋怨组织对自己不信任,产生对立抵触情绪,造成心理障碍。80年代末某部队二名战士,因没有批准入党而产生对立情绪导致矛盾激化,走向极端盗抢逃跑,在通缉途中持枪杀人,最后落得可耻下场,成为千古罪人。这种血的教训要认真吸取。

对疾病,要振作精神。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难免会患疾病,身体不健康,心理要健康,要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相信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积极配合治疗能尽快康复。但心理不正常的人,患病后产生恐惧心理,忧愁焦虑,不相信医疗科学技术,有些还相信封建迷信,不积极配合治疗,导致严重心理障碍而不能自拔。最近,常州某高校一女生因患疾病,产生自卑心理而跳楼身亡。

对家庭,要面对现实。每个人家庭出身不能选择。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内地边疆的、沿海地区的、农村的、城市的,相应家庭经济条件贫富差距较大。心态正常的学生能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客观条件,虽然自己是特困生,但人穷志不短,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积极参加勤工俭学,自觉接受社会救助,学习高标准、生活低标准,勤俭节约,减轻家庭负担,满腔热忱完成学业,为走向社会择业创造良好条件。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认为自家穷不能面对现实,心态反常、悲观、自卑,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感到低人一等,由此,影响学习和个人前途。有的遇到家庭矛盾不能正确对待,如父母年迈多病或家庭闹矛盾不和睦等,产生消极绝望情绪。最近南京某大专院校,某女生,因不满家庭关系不和睦,想赚钱离家出走。利用“美人计”以网友名义拉拢某公司老板张某邀其开房,结果抢走张某现金和信用卡6万余元,后被警方捉拿归案。

对婚恋,要学好“国策”。随着高考制度改革,进大学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已婚者可以进入高校深造。一部分青年学生随之对异性追求、交友、初恋越来越突现。高校过去禁止大学生谈恋爱的禁令被废止,一些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以学业为重,严肃慎重地处理终生大事,按照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求,响应晚婚号召,按照道德规范正确与异性交往。抓住高校深造机遇,集中精力为今后立业打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思想意识、交友动机出现偏差,一味追求情感投入,放松学业,对个人终身大事处理简单草率,不顾后果,在初恋爱河中超越道德底线,造成未婚先孕,导致极大心理伤害。本市某高校曾有两位女生,最近被迫到妇产医院引产。某高校女生在集体宿舍分娩后用残忍手段弃婴而触犯刑法,给个人、家庭、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对求职,要量力择岗。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求职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这山望着那山高,找不到岗位,在社会上流荡,甚至产生“读书无用”思想,造成了极大心理障碍。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面对求职择岗,做到量力而行,根据自己能量,不求专业对口、岗位性质(公办、民办)择岗。通过正常的人才市场和自我寻岗求职,不强求专业对口,岗位优劣,采取学中干、干中学,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最近,本市清潭新村一名女子,她在学生时代很优秀,毕业找工作却四处碰壁,终日郁郁寡欢,后患上抑郁症。她感到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庭,再后选择了跳楼身亡。教训十分深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