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一门课
发布时间: 2011-01-18 浏览次数: 606

  徐永林  教授

课堂教学至今仍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可见的将来,这一情况看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供老师们讨论。

关于开课前的准备工作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很多主讲教师开课前的准备普遍不足。这表现在:

第一,不了解和重视教学大纲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凭一本教材就走上讲台,而缺乏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思考,有些课程甚至没有教学大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问题。

课程的教学大纲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对某课程的教学要求、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教学大纲中一般都有规定。教学大纲中的这些内容都应是根据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确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育目标的实现。可是目前我院的教学大纲尚不完备,而且已有的教学大纲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不够,内容也不完整,更其重要的是,这些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并未发挥。以致有的老师课已上了一大半,他都未看过教学大纲,甚至不知道有教学大纲这回事。由于缺少大纲的指导,有的老师就完全按教材照本宣科,甚至自己随意减增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脱离了课程教学目标。这样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各系、教研室领导在给教师安排教学任务时,应当同时提供教学大纲至于同一门课程由于年级、学时不同而需对教学大纲所作的微调,则应在课程教学任务书中详细说明,这样,才可以使教师备课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根本的保证。任课教师也应主动要求了解、消化教学大纲。对于暂时尚无教学大纲的课程,系主任应当对任课教师提出符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要求,以使教师备课时能有所遵循。

这里顺便指出,教学大纲的制订除了要由有担任这门课多次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承担之外,系、教研室领导一定要把好教学大纲制订的质量关,对有争议的问题可通过教研活动加以解决。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大纲的作用,建议教师在正式写讲稿前,应写一份教学大纲使用说明,针对本学期的实际课程学时变动处理、课程新旧内容的调整等作出简要的说明,从而确保教学大纲作用的发挥。如课程尚无教学大纲,使用说明则可起临时教学大纲的作用。

第二,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消化,抓不住课程内容中的重点过去高校教学中一再强调的“三基本”,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很少考虑,因而讲课中就难以突出重点。在一门课程中,属于三基本的内容其实是不多的。武术界有这样的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其含义无非是指出,教师在讲台上所讲的应当是该课程的精粹所在。而教科书,由于其成书的需要,往往除了那些“三基本”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少解释、说明、实例等,如果不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区分清楚,讲课时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平铺直叙,缺乏重点,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是学校要求主讲教师写教案的原因所在。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就可以在这些方面理清思路,事先设计好有针对性的讲课方法。有些老师对编写教案的目的不了解,认为是多此一举,搞形式主义,这是不正确的。

第三,不写讲稿或讲课提纲。要不要写讲稿或讲课提纲在教师中历来有争议,有人认为,教材上都写得很清楚,没有必要再抄一遍作为讲稿,这实际上是对讲稿作用的误解。有的老师的讲稿所以成了教材的“手抄本”或“节写本”,其原因也与对讲稿的作用认识有误有关。

我们认为,教材和讲稿的关系,就像电影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关系一样。有了电影剧本,还不能立即拍电影,必须要由导演将其改编为分镜头剧本,才能进入拍摄。教材也只有通过主讲教师的再创造,使之成为每一节课的具体讲授内容,才能指导课堂教学,因此,讲稿决不是教材的抄录而应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教材和讲稿主要内容是相同的,但如何将教材内容通过教师讲授,使之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则大有主讲教师的用武之地,这些应在讲稿上体现出来。这也是主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方面。因此,通过写讲稿,教师一方面可熟悉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这对青年教师是十分必要的),更重要的则是要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充分展现出来。

讲稿是详细些好还是简略些好?这要因人而异。一般地说,青年教师对所讲内容还不够熟悉,因此讲稿以详细些为宜。但对已讲过多次同一课程的老教师,由于主要内容已很熟悉,讲稿简单些也是可以的。讲稿也不是每讲一遍都要重新全部写过,但由于每一次讲授时,教学内容可能有发展,教学对象可能有新特点,讲授方法可能要改进,因而一般地说,完全原封不动地采用已讲过的讲稿是不适合的,至少应当写些补充讲稿,以反映新的状态下新的特点。那种将一份讲稿用到颜色发黄的做法是不应该的。

演艺界有这样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属于“十年功”的范畴的。只有讲课前花费了“十年功”的劳动,才能得到“一分钟”的成功。不付出辛勤汗水要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关于课堂讲授问题

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中的最主要活动,开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为在课堂上讲好课服务的。但从目前的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讲课情况来看,课堂讲授的质量是令人担忧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讲课中按书本照本宣科、分不清难点重点、讲课不生动、脱离大纲要求、离题自由发挥、个别教师甚至讲解有错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经验不足之外,缺乏老教师辅导和教师自己备课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

讲好一堂课的评判标准我们认为主要有科学性、正确性、趣味性这三方面所谓科学性,就是讲课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和正确处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强,符合学科内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谓正确性,就是所讲内容要正确无误,不给学生造成错误概念,语言要准确规范,板书要正确清晰。所谓趣味性,就是讲解要生动,举例要恰当,语言要有吸引力,能引人入胜,抓住学生。按照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我们听课中所发现的、目前青年教师课堂讲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照本宣科:严重的照本宣科就是直接照书本宣读或抄书本,但这样的教师虽然也有,但究竟不多。更多的是按照教材内容用口语复述一遍,毫无解释和发挥,有的甚至讲解时还用了书面语言,听起来十分别扭。有些课学生上课秩序不好,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应当加强备课工作和教学法研究。教研室活动应当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2.信口开河:这个词可能用重了些,但我们听课中确实发现有这样的教师:凭自己的喜好讲课,内容完全脱离教学大纲;有的道听途说,举例十分随便;有的脱离教学内容,吹嘘自己,等等。这里既涉及违反教学纪律问题,也涉及教师素养提高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3.语言乏味有的老师不大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讲出来的话干巴巴的,对听者缺乏吸引力。语言能力是当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讲话缺乏吸引力,就很难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大学时就遇到过一位高等数学老师,他在讲解抽象度很高的工程数学时,能以其数学特有的逻辑力量和其独有的诙谐语言,吸引全体学生。4个班的大班课,能做到鸦雀无声。他还不时冒出一、二句幽默语引得轰堂大笑。这说明讲课做到趣味性是完全可能的。

4.无启发性:好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应有启发性,重要的结论应由学生自己获得。现在的课堂教学太多“满堂灌”,什么都由教师讲,是真正的教师“一言堂”。其实,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思维,像射箭一样,拉满了弓,箭由学生自己射出,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板书不好: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除了用语言外,视觉应用也十分重要。充分利用黑板的功能将能大大提高讲课效率和效果。但现在有些教师不会利用或不注意利用板书。有的老师,讲一堂课黑板上竟然可以不写一个字;有的教师该写的不写,不用写的却写得很多;有的教师写的字太辽草,难以认出;有的教师板书布局不当,板面混乱不清晰;普遍性的毛病是字写得太差,歪歪扭扭,好像小学生,等等。在这方面青年教师应当加强基本功训练。

6.  缺乏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课堂教学也有基本的规范需要遵循。例如,上课时学生应起立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老师应对学生回礼后学生方可就坐;又如,每次课应当成一相对完整的段落,不应在课程内容不完整时结尾;再如,每次课讲新课前最好有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下课前有本次课新讲内容的简单小结;等等。但在目前,这些方面似乎已经失控,教师上课时随意性太强。

总之,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来看,解决上述问题极为迫切。而且这些问题如能真正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学校和系部也都能认真对待,也是不难解决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对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课堂教学,尚有以下问题需要讨论:

问题一教师讲课时的自身定位。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教师在讲课时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一方面,教师是教育者,当然比学生高明;但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将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站在学生的地位上进行思考,才能有针对性地讲课,所讲内容也才易为学生接受有的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一定懂,因而讲课时一带而过,而实际上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并不懂,这样教和学就会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常常从学生的地位想想,对提高讲课效果是很有好处的。

问题二:关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讨论一定要组织好,教师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和方向引导能力。真正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师花出的劳动比讲一堂课要大得多有的教师仅布置一个题目,由学生自己去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各讲各的,这样就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进行探索和总结。

问题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方向,但在目前阶段,似难以成为主流。有的课程将讲稿搬到计算机中,上课时在屏幕上放一放,这不过是代替写黑板,效率高是高了,但学生看起来累,速度太快,不好记笔记,有的教师还坐着讲,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现代化教学应当真正是多媒体,有声有影,声影结合,才能起到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它是教材的再创造,要花费更多的工夫。这方面应大力探索,但不宜盲目追求。

以上我谈的一些意见,可能是以偏概全,也不一定正确。不对之处,请老师们能批评指正。

 
  【关闭窗口】